CEO應該是在2003到2004之間認識芬妮貓的,為什麼特別好記呢?

因為CEO是在2004年唸研究所的,一進去就不怕死的跳級上修研二的研究方法,

被SPSS整得七暈八素,幸虧當時公司有ceo的學生正在唸統計課可以幫我裝程式,

還有就是當時任職市調公司總經理的芬妮貓帶我到公司裡請統計專家教我做功課.

認識芬妮貓沒有能對她的公司業務有什麼幫助,倒是讓她用公司資源幫我做功課.

這在CEO最愛幫人不求回報的人生中挺少見的.

 

其實CEO也不是這麼常跟芬妮貓見面,因為用MSN偶而講講話總讓不覺得很久沒見面了或距離很遠.

有一天跟芬妮貓約在東區喝下午茶,她很認真的跟我說要辭去工作專職做手工果醬,

還告訴我手工果醬在法國跟日本的發展特色...,就是很有研究不是佛心來著啦.

CEO對生涯規劃是個務實不浪漫也不做夢的人,芬妮貓這樣的決定讓我覺得很擔心,

也小人的覺得不知她能做多久就把積蓄賠光光.

 

她真的做了,每一步她都會跟我分享,包括從她的果醬商標跟包裝材料開始...

除了MSN,2008她開始寫部落格,記錄她的果醬生活,還有她的貓故事,還有關於爸爸的故事,

從她的部落格我對她的果醬,她的手作生活,

還有她跟我完全相似又完全相反的成長故事開始有了更深的認識,

我跟著她的部落學會了許多以前不會主動去瞭解的生活慢知識跟軟知識,

因為我平常都只關注快資訊跟硬知識.

我還跟著她的部落認識了很多跟她一樣被我歸類為浪漫不實際的人,

其實我私心裡覺得自己是羨慕啦,因為CEO最想做的工作之一是書店店員或圖書館管理員.

 

我不喜歡問人家關於錢的事,但她顯然撐很久,竟然搬家到三峽還在家裡弄了手作工作室,

請她部落那些不同的手作達人到工作室開課,讓人家學學這些讓生活變得很浪漫的手作活.

有一天,她跟我說要到市區開個自己的小店面,

不一會,她竟然就在師大商圈有了自己一個小天地了.

我想,芬妮貓果然是經營過公司的人,執行力超強,用來執行自己的夢想果然也不同於只是做夢的人.

前陣子到她尚未完工的工作室參觀時,她說出版社看到她的部落格,想找她整理部落文出書,

她讓我看看一些初稿並邀我寫序

昨天,CEO挺著痛了一星期的腰硬是把序文寫完,希望她能如期出版分享她的手作生活的書.

 

想認識她嗎?請自己到她的部落去逛吧!如果因此讓你也跟著她的部落做起一些花錢的浪漫事,

不要說CEO沒有先警告你喔!

自然結果--芬妮貓

 

一位從宮崎駿電影走出來的女子──我的朋友芬妮貓

 

 

一直很喜歡宮崎駿的電影,明明談的是人類戰爭、環保、貪婪這樣嚴肅的課題,卻表達得委婉、溫和帶點自嘲讓人平靜的接受;其實要談的是親情、友情、愛情,卻輕輕柔柔的讓人感動又不煽情。

 

芬妮貓就是這樣的人,不管是她本人或她的文字,明明要跟朋友說她所遭遇的生老病死、悲歡離合的事,卻講得平靜、寫得婉約,被她感動卻不須痛哭流涕;淡淡說出像日本漫畫人物才會有的夢想,卻在三年內一一實現。

 

認識芬妮貓超過八年了吧!但是從2008年她開始寫部落格記錄她的手作生活之後,除了對於話不多的她有更深刻的認識之外,也讓我有了不同的生活樂趣。因為她全省跑透透去找有機種植的水果,讓我知道了四季的變換。因為她對於烹調用具的專業堅持,我知道了好多日本的餐具達人品牌。因為她對於簡約素樸的品味,讓我認識了京都的帆布包和Moleskine這樣的主題筆記本。她為了包裝果醬找到很多有趣的紙貼紙跟包材,我就跟著她的部落中的圖片去買來玩。她喜歡自己動手縫各種布製品,我就寄了一堆朋友布廠的樣品布去給她。

 

這三年來,我其實不常跟芬妮貓見面,但因為她的部落文,卻不知不覺讓她訴說的許多故事整個滲透進我的日常生活當中,她就是能有這樣的影響力,讓你對生活可以有不同的認識與樂趣。一個只有幾隻貓咪跟好朋友陪伴的近中年女子,對於夢想可以有多大的實現力量,你可以透過這本書跟她的部落格去認識她。

 

 

newliza2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CEO跟發哥假日如果從東湖騎摩托車出來市區,常常會走沿著基隆河兩岸的堤邊道路.

來回各選不同一邊來增加樂趣

其中一個必經的點就是饒河夜市邊的彩虹橋.這是一個ceo覺得風景最好的點,

從白天到晚上,不同時間都有不同景致,而且因為有可以跨河的彩虹橋.

許多自行車遊客都在這裡過橋換風景

今天ceo發現這裡多了個新標誌叫做錫口碼頭.便跟發哥下車入內瞧瞧.

基隆河沿岸其實有很多舊歷史,ceo家附近南湖大橋邊的腳踏車道上就有個舊纜橋的樑柱,

附近老人跟我說,那裡曾經是個港口,除了是交通運輸,更是將汐止山上的煤礦運送出來

顯然彩虹橋這個舊稱錫口臨近松山車站的地方,本就是個舊船站.

重新啟動船運原來是為了花博的藍色公路,可以從這裡買船票跟花博票之後,

一路啟程到達大佳公園的花博入口.

顯然知道的人不多,在這裡買花博票入場根本不用排隊ㄟ,

雖然要多付120的船票錢,但120元坐三十分鐘的觀光船看基隆河風景,我覺得挺好的ㄚ.

另外,如果你有花博票,不管是那一天的,進場過沒有,都可以在這裡憑票免費租借腳踏車,

大人小孩的車都有,而且車型很新(都是捷安特的),如果你已經去過花博也可以拿票根來這裡玩喔.

建議你下午來,騎完腳踏車,臨近傍晚時分的彩虹橋風景真的很漂亮,

太陽下山後還可以順便去饒河夜市吃排隊胡椒餅或藥燉排骨喔

桃紅色的船在綠色水波間挺漂亮的


這裡離我們公司也很近,來跟同事們提議這個玩花博的另類路線

 

newliza2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十幾年前剛搬到東湖時,就發現一家牛肉麵店是標榜牛肉麵跟牛雜米粉.

一般牛肉麵店很少賣牛雜的,更何況是有牛雜米粉,這個我很熟悉的味道.

有一天,我問老闆娘,請問妳知道新莊輔大門口建國路的老葉牛雜嗎?

我覺得妳的牛雜的味道跟老葉的好像喔!

 

笑聲總是很爽朗的老闆娘回答我,

那就是我娘家耶!真是太有緣了,妳還記得這個味道唷!

其實這是很台式的口味,外省麵店不太會有牛雜米粉.

這個老闆娘除了我熟悉的牛雜米粉之外,常常會關心我對她親手做的麵條,以及其他小菜的口味,

她對自己的手藝很有自信,講到跟烹調及口味有關的事總是神采奕奕.

 

就這樣,一路從牛牛還是嬰兒,我們在這家店吃到牛牛都考上高中了.

暑假裡有一天,牛牛回家急著告訴我,

媽媽,牛肉麵阿姨的店要賣掉不做了ㄟ,妳快去問她為什麼ㄚ?!

牛牛跟我都是這家店的忠實顧客,跟老闆娘很要好,他很關心這個異動.

 

詢問老闆娘為什麼要收掉這家店ㄚ?

老闆娘說,因為她娘家老爸老媽都老了,家裡沒有兄弟姐妹要接手,

唯一能接這口味的只有她,所以爸媽要她回去繼承這個養大很多輔大學生的老店.

所以九月底就要把東湖這個店結束掉回去接娘家生意.

 

但我看老闆娘不是很開心,就問她為什麼這麼不甘願ㄚ?

她說,家裡的招牌產品除了牛肉牛雜之外還有炸醬麵,

但爸媽的炸醬麵跟她做的口味不同,爸媽不喜歡她的口味,

堅持她回家接棒之後必須按老店的口味做,不准用她的版本

所以她很不高興.

話畢她立刻問我覺得誰的口味比較好?

我說我從來沒在老店跟她的店裡吃過炸醬麵,很難回答她這個問題.

二話不說她立刻去煮了一碗請我吃,要我記得這個味道,

要求我一定要去新莊看她,並且比較炸醬麵的口味究竟是那個好?

 

我安慰她別介意這事,她可以兩種口味都做ㄚ,然後做市場測試看客人對那一個的反應好,

如果她的口味更受歡迎,再慢慢把它換過來ㄚ.

她為難的說希望爸媽會讓她這樣做,但最重要是我一定要去看她.

 

這是一個很妙的事情,麵店繼承人對於美食這麼有熱情,還想要創新改良,

但老店的創始人卻不准她改變配方,

但這兩者間沒有可以有兼顧或折衷的方案嗎?

 

食物美味是一個很主觀的事,會隨著地點,風俗,商圈中客人的年齡背景,食用的情境原因...等等有所不同

在輔大的客人當年是以學生及附近的工廠工人為主,但二三十年過去,客層還相同嗎?

至少學生都已經從我當大學生,快變成我兒子要當大學生了.

 

兒子跟我去阿姨東湖的店裡吃麵時,其實牛雜米粉是我愛的,

但牛牛其實都是吃牛肉麵,水餃,小菜,抄手,這些不是老店舊主力的產品.

炸醬麵其實不在老店舊菜單中,所以小老闆娘也未必知道為何父母堅持當地客人喜歡他們的口味.

 

我覺得這些事都不需要有意氣之爭,至少小老闆娘驕傲的牛雜跟牛肉湯頭是秉承老口味的.

至於其他產品的口味創新與否,老闆娘可以在接店後,藉由小規模的測試就能找出客人反應,

等她掌握到市場反應,相信她也能開發出她自己的招牌產品,超越原來老店的經營規模與成績.

 

找時間要帶牛牛到新莊去看她,問她實驗成績如何囉.

 

 

 

 

 

 

newliza2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成為好主管的關鍵九十天"

這是大是文化月底將要出版的新書,CEO受託幫忙寫序.

拿著厚厚的未出版稿件跑來跑去出差,終於把書看完,把序文也擠出來.

 

接到這本書的稿子時,我正好在想一個問題:「在我二十幾年的職涯中,有沒有主管教過我要如何當主管?」,為什麼會想這件事呢?因為我的老闆問我:『我有沒有好好教導我的部屬們如何成為比我更優秀的未來接班人?』。

 

我是幸運的,進入職場開始當小主管時,我的副總師傅蔡體禎是會教我的!那幾年的殘忍教導(我師傅都會跟我講很直接很傷我心的分析建議),但給我打下很好很關鍵的基礎!當了CEO之後,我的老闆也常跟我有管理上的對話.

 

不是每個人都這麼幸運,但其實更難的是,不是每個人都聽得進別人或主管給你的建議.有了這本書,許多對自己的生涯發展有期待的人,可以把它當做是自己修習管理課程的私人家教。

 

其實要當個好主管並不容易,因為那不是考試,沒有標準答案,每一個階段的管理工作都會有不同的挑戰,其中最困難的便是「人」這件事。

 

動態成長的你,要去跟各個與你有相關的動態成長的各類人共同取得平衡,本身就是一個哲學成份很高的修為。

 

很多管理的事情我們看得清但未必做得到,更多的是根本看不清楚;而協助你的屬下成為好主管並不比自己做個好主管來得輕鬆,因為很多話,你根本不知道要不要或該不該跟你的屬下說。這本書對於有自省能力的管理者來說,是一本很好的教戰守則,它幾乎照顧到了一個管理者不同階段的各種管理課題。

 

許多擔任主管的人都會認為自己該扮演無所不能的強者,會把當老師跟當父親的角色用到當主管的經驗上來。作者給了一個不同的思維,她建議當主管的人並不需要以一個超級英雄的角色示人,相反的,如果你讓部屬感覺你和他們一樣都是凡人,他們對於你的努力會更尊重,會覺得自己也可以透過努力做到和你一樣的成績;

 

適當巧妙的示弱與放手,會讓部屬覺得對你和組織是可以有幫助的,進而強化彼此間的友好關係。扮演一個超級強者對組織氣氛及績效的推動並不見得會有最大的幫助,能夠讓最多人願意跟你一起協同作業,共同追求夢想與成就才是高明的領導人,畢竟每一個人都只有兩隻手跟24小時,能夠讓核心成員不斷增加,組織才能成長,你也才能完成更大的夢想。

 

除了學著不要當一個超級強人的聰明管理者之外,領導者的言行也是很重要的,作者提到,許多管理者常常展現出過度自信的言辭而顯得驕傲白目討人厭,這是會樹敵的,謙讓跟軟弱並不相同,作者建議管理者要懂得拿捏。

 

另外,作者提醒許多上位管理者千萬千萬要記得不要把「你們」這兩個字掛嘴邊.你、我、他,這三個字本身就有區隔劃界限的味道,領導人鞏固組織都來不及了,還把自己跟部屬一刀劃開成「我」跟「你們」,這樣有尊卑高低優劣意識的字眼常從領導者嘴中講出來,部屬一定不會團結,領導者一定會被孤立,組織一定不會成功。

 

作者建議做主管的人要練習話講慢一點,不要讓這些慢性毒害侵蝕了組織。好主管要跟部屬站在同一國,永遠要有外部敵人,否則你就成了部屬的敵人。還有不要不自覺的常常抱怨或數落客戶,慣性當眾說抱怨的話是另一種慢性毒,這樣的態度會讓部屬把客戶當敵人,這樣的行為模式會報應在你的業績跟服務品質上的。

 

選才與用人是另一個作者提到的重點,這對許多當主管的人應該也是個很困難的課題,作者提醒,星期一早上常常請假的人通常不會是你的未來接班人選,這說明了對於工作的熱情與態度,是比學歷更重要的選項。

 

而主管往往也會欺善怕惡,工作老是分派給『不懂拒絕』的人而不是真正『有能力』的人。我們不能逃避去跟有能力的部屬說教,領導者有義務要讓有未來性的人才及早瞭解,值得追求的夢想從來都是得之不易的,要成為未來領導者一定要勇於嘗試不同的工作挑戰。而總是不懂拒絕的人,有時候是一種管理性格上的缺點,未必是你最應該選任的未來接班人。

 

成為一個優秀的管理者其實跟修行一樣困難,雖說修行要靠自己來,但如果有人傳授心法會更快悟道,這是一本管理心法的好書!

 

newliza2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文/薛聖棻


薛聖棻 / EMA93

現職:友松傳播事業有限公司負責人

百萬小學堂、百萬大歌星、超級偶像節目製作人

畢業論文:歌唱選秀節之目創製關鍵元素研究



2006年EMA新人講(即點子大會)EMA93薛聖棻評論EMA94薛良凱發表的「我到底要不要雇用你?-訪談中不對稱信號的研究」,得到最佳評論獎及最佳表現獎

2010的七月底,終於口試完成論文,距離2004年已經是六年了。93班有好些位同窗是在今年完成論文,是工作太忙、是論文一修再修、還是其實捨不得畢業?

2004年的九月,一個連日大雨的日子,專班貼心地為入學新生在圖書館辦了一場校內網路使用與圖書借閱說明會,說著說著,地勢較低的運動場,籃球架已淹沒在積水中,久違的校園生活竟是在這樣的氛圍中展開!

回想當年專班入學口試,“薛老闆,你的事業做這麼好、這麼忙,為什麼還要回學校念書呢?”這是翁秀琪老師的提問,也是本人的應試中唯一的一個問題。還記得當時的回答:“我在電視圈,經歷了三個世代。上一個世代,要你做不准問;下一個世代,你要他做,他問你為什麼?面對這兩種不對襯關係,我想回學校來找解決答案”,也許是我的真心話打動了口委們,於是如願的回到學校來,找答案。

關於找答案,最感謝的兩位:一位是陳百齡老師,一位是嚴曉翠同學。每週六早上九點的課,對一位前日週五在全台各地錄了一天遊戲競賽節目的電視工作者而言,一切恍如夢中。但,如果沒有百齡老師豐富且多樣的內容講述,加上曉翠同學辯才無礙的熱情回應,這三小時會是多麼容易的補眠時間。這也點醒我,維持工作會議中對談氣氛,千萬不要淪為主管個人的經驗發表。今年,我把當時課堂上有關“默會知識”、“生手與熟手”等文獻,轉給蔽公司製作人傳閱,大家的讀後心得與豁然開朗,令人看到電視界的願景與希望。

專班,像一個點火器,點燃之後如何,一切看個人。93班的能量在被點燃後,創下了不少紀錄,例如2005年的六人團隊海外見習,因為人脈、整合、效率,短時間內促成了這項不可能任務,目前仍是專班的紀錄保持。點子大會也是創始在93班,之後一屆屆有聲有色的傳承下去。這項已經成為傳院專班傳統的活動,大家不但可以實務分享,更可以練習學術對話的操作。

就讀期間,職場帶來的疑惑,找到的答案並不多,新的問題卻不斷冒出來。值得一提的是,在專班眾名師精心策畫的課程提問之間,思維的訓練卻被潛移默化的改變。無論是職場或學界,找到答案不一定難,發現問題而且是有價值的問題,實質意義往往大過最後的答案(因此,我花了四年才寫完論文)。

對於在職進修,本人的解讀是實務與學術間的淬煉。一開始也許是求知的衝動,但更需要持續的熱情與堅持。尤其是當你聽過許多同學對目前工作的種種抱怨之後,會發現原來自己不是世界上最可憐的人。祝福每一位入學的學弟妹都能心想事成、收穫滿滿。如果有人問我,近十年來做過最有意義的事,我會不假思索回答:來EMA就讀。

 

newliza2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貴英姐

敏芳

上週五1119日 ,經典次集團在宜蘭羅東舉辦了年度outing活動,期間,籌辦小組規劃了一個section,希望次集團的主管們分享他們的公關生涯。席間,經典副總貴英姐跟經湛副總各自講了一段他們自身的故事,CEO當場聽了眼淚差點掉下來,很想上前擁抱她們倆。這麼感人的故事,CEO除了放在週報平台上,當然也要放在自己的部落跟大家分享。

 

貴英姐告訴眾家姐妹們,當初她到經典應徵前,其實已經有了在外商公司工作多年的經驗,但因為不是公關相關,因此當年公司希望她從基層從頭學習起,薪資也要比她原來少了一兩萬。但因為公關是她嚮往的工作,因此她決定接受這個似乎愚笨的條件。舊同事們都笑她笨,居然會有人願意降薪換工作,而貴英姐也為了降低生活開銷,從台北搬到租屋條件相對便宜的基隆去住,每天搭火車通車到經典上班。

 

貴英姐很驕傲的告訴大家,她進經典之後很努力,因為她想對自己也對朋友們證明自己並不笨,只是對自己的理想有執著。而沒有太久的時間,她不但慢慢追回自己原來的薪資水平,更一步步的超越了原來工作的薪資、職位與視野。她告訴大家,人生不是拿來比較的,而是要知道自己在追求什麼,朝向自己的興趣和理想目標前進是一件幸福的事,過程中,或許別人會嘲笑妳的辛苦與愚笨,但笨不笨只有自己最清楚!

 

敏芳這一路上CEO看著她除了專業上的成長之外,也陪伴她一路從談戀愛到跟心愛的人終於修成正果結婚,並準備要生小孩當媽媽。敏芳跟大家說,人生有時候不是只追求著不實際的浪漫幻想,而是用行動證明自己夠愛夠執著。敏芳說她喜歡公司這個家庭、也愛自己的老公、也愛自己的父母。今年因為老公到台中工作,他們在台中買了房子,但為了要能兼顧自己的工作,也能盡到對公婆家及娘家的孝心。敏芳從今年中開始了她遊牧民族的生活。

 

每個星期,她有兩個晚上通勤回台中跟老公住,維繫夫妻情感。兩個晚上回新店娘家住,陪伴已經退休的老爸老媽,三個晚上在婆家住,證明自己是個乖媳婦。朋友們都認為她不用這麼傻、這麼累,就乾脆住在台中給老公養就好,但敏芳不想這麼做,她希望能繼續在她喜歡的公關工作上展現她的專業,也能兼顧好工作以外的其他角色。敏芳說,傻不傻是自己想的,夠愛你所愛,就沒有什麼做不到的事。

 

貴英跟敏芳兩個人,當天很平靜的各自講出她們平常沒有說出口的故事,他們說來輕鬆,但我聽來卻很激動。包括CEO在內,這個公司有好多好多旁人眼中的傻瓜,這些傻瓜沒有選簡單的人生來過,也沒有挑捷徑來走,甚至把途中的矜棘跟石頭都欣喜的當做練功的機會。

 

我們不笨,我們只是都有自己的夢想,也都對自己的夢想夠愛、夠執著,一起加入我們的狂人行列吧!

 

newliza2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我在專班的學號是93字頭,專班是從90開始的,原來叫做新聞所在職碩士班,我是專班的第四屆學生,也是專班改名為政大傳播學院在職碩士專班之後的第一屆.

專班的報考條件之一是工作六年以上,相較於一般emba的年資要求還要高,更是遠比其他傳播在職碩士班的年資要求高很多.

鍾院長在訪談時被問到專班挑選學生的條件是什麼呢?

院長說到,既然我們專班希望能培育學生具備在傳播巨變洪流下的生存能力,再學習學習的能力,跟改變傳播社會的影響力,那麼挑選學生時,便會留意該生是否有下面這些特質:

第一,這個人對於傳播產業的現況是有困惑的

第二,這個人對於目前的工作現況是認為有問題要解決的

第三,這個人在組織或社會環境中是具備領導地位跟影響力的

沒錯,我的多數同學都是屬於具備這樣的條件的,我們班上24個人的平均工作年資是十年,

也就是說半數以上的同學都有十至二十年以上的工作資歷了.

人如果有了學習動機,唸起書來真的很不一樣.

政大傳院EMA是每個週六上課,早上九點就開始第一堂課.

我們班上在兩年半的上課期間,沒有人遲到過,也幾乎沒有人請假過,大家都非常珍惜每週六的學習時間.

由於同學都很資深,加上每個人都卯足全力的準備功課,因此每一堂課,除了老師本身學富五車的傳授之外,二十幾個同學在每一個主題上的分享,更是讓人如同多聽了二十幾場專家分享.

專班同學多屬廣義的傳播產業工作者,因此對於增加自身對於其他傳播領域的深度瞭解非常有幫助.

我們班是更名後的第一屆,前面三屆並沒有建立學長姐制度,而我因為陰錯陽差選了兩堂跟高一班92屆學長姐一起上的課,也受到92班如羅裕儀學姐簡余晏學姐的照顧,因此決定要在專班創辦學長姐制度,希望讓每一個學弟妹進入EMA,除了同學跟老師之外,還有學長姐幫忙快速熟悉環境進入學習狀態.

94屆入學時,我們93班為94班舉辦了以前沒有的迎新活動,邀請傳院的老師們跟EMA學長姐們都一起來歡迎研一新同學的加入.下面這張圖就是949月的照片,蘇蘅老師,百齡老師,翁秀琪老師,陳清河老師都在圖片中.

聖誕聯誼活動,也是為了增進專班感情在當年度所創辦的另一項活動.

很多人認為在職碩士班都是去交朋友的,不是紮實在唸書學習的.

我不知道別校的真實情況如何,但在政大傳院EMA唸書可不輕鬆,大家可都是兢兢業業在做學問!

課堂中每每對於同學們做出來的研究主題都覺得很驚豔,也覺得很有意思,總覺得如果只有我們二十幾個人彼此知道研究出些什麼,那些很棒的報告隨著學期結束就封存在自己可能久了就遺忘的電腦檔案裡不是太可惜了嗎?

我希望所有傳院的老師們都能知道專班的學生們都在研究些什麼?能夠主動跟專班的學生一起發展更多有意思對社會有影響的研究題目,也希望所有專班的學生們都互相知道有那些好題目跟好想法可以被發展或合作,也希望有興趣進入專班學習的傳播工作者能知道這個專班是個認真研究的團體,更希望傳播產業的決策者跟工作者都能加入善用這些研究結果.

所以2006年的五月,我們策劃舉辦了第一屆的專班點子大會,透過由老師們選出的研一研二同學的優秀研究報告,透過同學簡報的學術發表會議的型態彼此激盪.並選出年度優秀作品.

下圖是第一屆點子會議後的合照,除了羅文輝院長蘇蘅老師跟百齡老師之外,還有該次評審之一的張文強老師也在圖中,而站在我後面的詹慶齡學妹是當天的司儀,後來她嫁給了張文強老師,這是第一屆點子大會的意外插曲,也是美事一樁.


第一屆的主題在海報中很明確的揭示,

開啟EMA的學風傳承,建構學術與實務的精彩對話.

很開心這個活動也成了專班的特色活動之一.

海外見習是專班的一門暑期選修課,但目前為止只有我們班在2005年的暑假集體完成這門課.

我很期待學弟們能讓這堂傳說中的課再現.

這堂課為什麼很困難呢?

首先,它必須是一個為期五個工作天以上的海外學習活動,這對於在職的專班學生來說,請假五個工作天到海外去考察訪談寫報告,並不是人人可以執行的.

第二,它是一門課,所以不是隨便去做個訪談考察就能交差,它跟所有的課一樣必須事先提出研究企劃案給專班主任跟另一位評審老師,通過企劃案之後才能成行.

第三,考察結束後還要完成一份完整的研究報告給審查老師,通過才算得分 .

當年我們共有一個指導老師跟六位同學,所以要能完成整合計劃並協調出七個人能成行的時間,還要讓所有的參訪單位都能在為期五天的考察期間排出時間讓我們進行訪談.

說實話,是真的不簡單,但我們竟然完成了.我覺得除了大家的團結合作之外,

我們班有個TVBS大陸事務主管的林大法絕對是最主要的成功關鍵.

我們並非打散訪談,而是七個人共同進行六個不同主題,十場的拜會訪談活動.

每一場訪談都有主訪同學,其餘同學則協助問題的進行或攝影或錄音...

每天三餐跟晚上,我們都不斷進行討論訪談策略跟問題的修正及訪談所得的整理

一旦回到台北就不容易再補訪了.

下面這張圖是目前大陸非常有影響力的經濟觀察報,就是大法約到的採訪機會,

上個月跟大法回憶此事,他說現在可能也未必能約到這家媒體的老闆跟老總了.

 

秉持我一向認為研究就是為了分享的精神,在這個參訪團回台的前一晚,身為團長的我提出一項要求,

我希望所有團員都在回台後立刻準備書面報告書在開學前就提交給審查老師,

並在開學後立刻舉辦發表會,讓六個同學都正式提報自己的研究結果.

於是我們舉辦了專班的第一場海外見習發表會.

讓六個研究被完整發表,也跟專班的老師及同學們分享了要如何完成這樣的特別任務.


在專班期間,我和專班的學長姐,同學跟學弟妹常常被當時的專班主任蘇蘅老師要求或鼓勵參與學術發表活動,其中最酷的一個大事件就是從華夏傳播學術研討討會開始的.

當年政大輪到主辦這個華人四地(中港台新)傳播學術活動,羅文輝院長跟陳憶寧老師傾全力策劃,而蘇老師也身兼相關工作,便主動提出要安排一場PANEL論文發表,全由我們專班學生上場,因為蘇老師跟羅院長認為我們專班的同學兼有學術跟實務的實力,對其他所有四地的與會學者做發表會是政大傳院之光.

蘇老師欽點了92班的羅裕儀,葉育鎏學姐,我跟94班的吳如萍學妹跟蘇惠群學弟共五人上陣.

先要完成論文送審,通過後接著準備正式在研討會中發表.

聽說,那天,我們是聽眾最多的一場發表會,把三樓視聽教室擠得滿滿滿.

當場許多四地著名的學者都與會也提出問題跟我們五個人互動,

說實話我們緊張死了,但獲得的熱烈掌聲跟回應,讓我們五個人及蘇老師跟百齡老師都很驕傲的覺得,

我們專班真的是傳院的寶藏ㄚ!

蘇老師真的是很能讓專班成為除了傳院更是政大之光,

以政大為名出版的第一本書, 竟然是由傳院專班完成的.

原以為研討會結束就告一段落,不料蘇老師在會後竟然不放過我們,

要我們再把論文改寫成書,正式出版成為台灣第一本傳播個案書籍.

說實話真的是很辛苦,但我們竟然也還是完成這項挑戰.

下面的照片是我們的出書慶功宴,真是歷史的一刻ㄚ!


許多人會懷疑自己有辦法負擔工作跟唸書同時完成的壓力嗎?

我,和所有專班的畢業同學們都會告訴你,

在過去這十年的歲月中沒有任何一年能比在專班的這段時光,

更有能量,更有時間,更聰明.....

我可以完成這麼多挑戰,可以獲得這麼多,你們一定也可以的.

如果可以,我還想再回專班一直修課,永遠都不要畢業,不要離開這個可愛的學習成長環境.



 

 

newliza2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週五(1119)上午,奉專班主任百齡老師跟麗芳助教之命,前往學校與傳院鍾院長一同錄影.

雖說這是為了即將招生的EMA100所做的宣傳影片,但我知道這也是百齡師跟麗芳希望順便製做一個影像介紹資料,讓閱聽者瞭解專班的學習內容及影響.

不只是對新生,也是為在校的學弟妹,甚至是為正在或曾經授課的老師們,更是為已經畢業的校友們,再一次聚焦,讓大家知道或回想起我們在這個園地裡得到了什麼,更需要銜命再發揮自己所學.

被百齡師欽點我和院長及主持人文音學妹共同對話這些主題是我很大的榮耀,但因為畢竟不擅長在鏡頭前論述,錄影完之後心裡覺得很懊惱,愧對老師的托負,所以就在自己的部落裡好好的把想傳遞的想法記錄整理下來.

不管是正在唸或已經畢業的EMA同學們,是否能完整的講述EMA的課程架構跟學習地圖是什麼呢?

鍾院長在訪時說到,EMA並不只是幫同學補一個研究所學歷,也不是給同學速成的解決方案,更不是給同學什麼神奇的武功秘笈,而是:

希望能協助學習者,在這個百年難得的傳播巨變的機遇時,

讓同學們能有不被洪流吞噬並存活下來的能力.

讓同學能有生物演化的能力,不要變成冰河期的恐龍或長毛象,

讓同學在離開學習多年之後,能有再學習的能力,

讓同學發揮領導力,帶領更多人邁向全新的傳播科技匯流的世紀.

院長認為,傳播溝通未來並不僅是一個專門學科,而是社會的基本學科,

而EMA的同學更要追求傳播更高的境界學識,讓傳播為社會帶來正面的影響力,

這正是傳院希望藉由同學所發揮的社會公民責任.

鍾院長的思維高度跟論述能力,絕非吾輩所能及,

但我們確實是透過專班的學習安排,培育這樣的思維與能力.

百齡老師的課是EMA的LESSON ONE.

上過課的同學一定都有拿到老師給的一張學習地圖,而這張地圖正是架構出院長所說的,

學習再學習的能力,解構自己原先自認為已具備的傳播能力,再次建構自己的傳播思維.

上面這張照片中是百齡老師課堂中要我們去看的其中幾本書,光是書名就已經清楚的揭示了,要在傳播巨變的洪流中不被吞噬並成為下一個贏家或領導者要有的心理準備.

其中"擅變"這本書也是被院長不斷提到的一本書與觀念,專班的學長姐都會告訴學弟妹,這本書不要用摘錄影印的也不要跟學長姐用借的,因為那是你人生走到中場前最重要的其中一本書.

百齡老師能夠成為專班學生最推崇的老師並不是這麼輕鬆的.要改變一群已經有至少六年,甚至是十年,二十年以上傳播工作經驗的老學生的學習與思考慣性並不簡單.

除了排定的學習進度,他還必須先設想如何引導同學們在個案學習模式中透過對話進入主題框架中,再用心得作業來確認同學是否掌握到核心思維.另外他還運用教學平台來延續上課模式.

備課,上課,作業批改,教學平台管理....這些工作應該每週都要用至少30-50個工時投入,老師領的教學鐘點只有三小時,但要付出10到20倍的時間全力投入.

我不曉得全世界有多少老師會在一門課一個班當中燃燒自己這麼多的生命能量.


不管有沒有唸過傳播基本理論,熟悉傳播原理的人都知道拉斯威爾(Harold D. Lasswell)的SMCRE是一個多麼棒的一個傳播基本架構.

當初我要唸政大EMA專班時就是認為政大傳院有最多的傳播學者可以帶領我學習傳播基本理論,協助我系統化公關這個溝通實務工作.

但是我的老闆正因此在我剛考上時也有些質疑我要花這麼大的力氣跟時間去跟一群吊書袋的蛋頭學者學習嗎?如果你也是以為政大傳院的教授們只是帶著你唸這些老舊的理論課本那就大錯特錯了.

我在傳院中的另一門LESSON TWO就是閱聽人研究,我的授課老師是蘇蘅教授.

曾經在一場演講中聽過龍應台講過一段很棒的話,她說:中國人很欠缺三度空間思維的習慣,所謂的三維就是,以此時此地,彼時此地,再交錯彼時他地及彼時彼地,如果人們能有三度思維的習慣,就會發現,人類大部份的問題都能在不同的時空中找到類似的問題與答案.所以史觀+國際觀是我們最好的學習百科字典.

閱聽人這門課,在蘇老師的手上便是以龍應台這樣的三維模式帶領我們重新思考重新解讀:

媒體是什麼?閱聽人是誰?

傳播工作做久了會有一種傲慢,自認為很瞭解自己的已知而不再探究.

我們上這門課時是2005年初,報業很慘烈的時期,報紙即將滅種這樣的說法甚囂塵上,

上圖中有一本上課中參考的書叫"閱讀地圖",它讓我重新認識了人類關於閱讀這件事的起源有多悠久,以及慚愧自己過往對媒體發展的判斷多麼無知與偏狹,然後再度以謙卑的心去思考未來閱讀這件事將有的可能變化.

就像院長說的,我們何其有幸能生在這個傳播又將重新定義的時代浪潮前,這門課帶領我們往前先去看人類過往數千數百年來的閱聽變化歷程,心生恐懼之後看清變化之必然,再冷靜思考,對閱聽人溝通該有什麼樣的心態,整理後再出發,走向未來的溝通傳播之路.


有這樣帶領學生貫穿古今學習思考能力的政大傳院名師當然不會只有蘇蘅老師一位囉!

劉幼琍老師的課是我另一門學習收獲很大的課.

上面提到閱聽人那門課當然是一SMCRE中的R-受眾做為主軸,

劉老師的"媒介生態"這門課當然就是以C-媒介做為學習核心囉.

EMA的過來人都知道,上劉老師的課壓力很大(其實大部份的課都是啦),因為劉老師課堂上的READING很重,而且不容易讀(一來是大多指參為英文論文並且談到很多媒介新知跟媒介科技).

但是以當前傳播工作者最大的挑戰就是傳播科技匯流這件事而言,劉老師的課是帶給我們最多未來對於匯流這件事的準備思維與知識的.

我上這門課也是2005年初的事,但回想起來,現今許多不管網路,電信,數位電視的許多傳播科技的變化,在劉老師的課堂中已經大量為我們做好面對這個主題的各個面向準備工作.

劉老師是一個很用功的老師,她的課堂上,我們總是能得到她從國際間幫大家所收集並過濾出來最新最重要的傳播科技研究發表文章,更厲害的是,劉老師非常積極的親往各國考察最新傳播產業經營動態,我們不用跑遍全世界,就能知道國際間傳播產業的經營現況及經營策略.

對於同學們大多在所屬組織位居領導角色而言,能夠得知國際間的經營變化是非常寶貴的資訊.

更特別的是劉老師對於傳播科技及策略的專精,更不是一般傳播學者所長,

在課堂中有其中一週是由我導讀傳播科技的主題文獻,當中有個觀念叫"CRITICAL MASS",老師特別提醒大家,科技不同於其他產業,研發的投入經費相當驚人,開發及經營成本也很高,但消費者對於新產品或新使用標準或介面的導入接受,卻需要一段時間.但科技發展是可以跨代發展的,如果經營者無法在最短時間讓user數量超過所謂CRITICAL MASS,一旦競爭者快速發展新世代產品並有效行銷推廣,那所有的鉅額投資立刻成空.

大家如果還記得曾經出現的2.5代行動通訊WAP或已經差不多的PHS,就知道這個CRITICAL MASS的觀念有多重要.

當然,回頭看我們2005年間從劉老師身上學到的數位電視發展的國際趨勢,就會知道臺灣這五到十年的電視產業的發展其實是停滯的.

政大傳院是亞太地區很有歷史跟影響力的傳播學府,當然也培育出此區間眾多的傳播學者.從我二十歲還在輔大就讀時,就決定有一天一定要到政大傳播學院唸研究所,這當中最讓我仰慕的老師就是傳播學界巨擘級的名師--翁秀琪教授.我非常幸運,在研二時有機會修到了翁秀琪老師第一次在專班開的課.

翁老師是個很特別的老師,她除了具有像上面提到的幾位政大傳院老師一樣的超級認真備課授課態度之外,她的永不停止學習的謙虛態度更是令人尊敬.翁老師不認為老師一定比學生有學問,老師也可以向學生學習,所以她的課程型式雖然是以邀請各傳播領域的專家學者來演講為主,但在課程主題設計及講者邀請等內容規劃上,是與學生共同產生的,老師說這叫做行動研究.

許多講座型課程都是老師在旁邊納涼當觀眾,但翁老師可不是這樣,她會針對相關主題準備相關傳播歷程及理論幫我們在演講前一週先進行授課並討論,讓我們在次一週與講者互動前,做好更扎實的先前學習基模的建構,讓聽講效果倍化.

其實翁老師非常有學問,她的授課能力更是超強,聽說後來有許多學弟妹都希望翁老師能減少邀約講者,增加自己授課的比例,因為聽翁老師授課簡直是打通任督二脈,大師就是大師.老師多有學問多敬業還可以從下面這件件小事來分享.

我們在翁老師的課是要寫期末小論文的,期中時我們會一對一的到翁老師研究室去跟老師談論文主題及架構.老師早在妳進研究室前就詳讀過你的論文,問診對話之後就可以像神醫一樣立刻親切建議你架構上的缺失及調整辦法,並且立刻像是取藥一般,立刻轉身從她桌旁整面牆的書櫃中,抽取出不同的參考書籍或資料借給你參考.更厲害的是,老師有很多很多的研究報告,不是你自己傻傻的從一般資料中搜尋得到的,基本上翁老師是一個活字典,活家教,活GOOGLE....,一個有九十八歲智慧,十八歲可愛,二十八歲活力,三十八歲親切的超級好老師.

你想問我聽說傳院還有你聽說過的很多名師是嗎?

像陳世敏,王石蕃,羅文輝,關尚仁,臧國仁,林元輝,陳清河,盧非易,祝鳳崗,陳文玲,張寶芳,陳儒修....

你還聽說有很多美女才藝雙全的老師,像是柯裕棻....

有的有的,政大傳院名師很多,但不一定每個人都為專班開一門課,

所以專班也以"社會趨勢講座"這門課來協助同學能有聆聽大師傳授畢生所學所長的機會

...........................

師傅領進門 修行在個人

不不不

如果你以為在專班學習是只靠個人那就誤會了,

政大傳院EMA專班除了課程規劃及名師授課之外,另一個重要特色就是學習環境.

下一篇來介紹這部份.

 

 

 

 

 

 

newliza2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上週四Vicky問我:

" 天蠍座會希望人家送她什麼生日禮物ㄚ?我娘跟妳同一天生日ㄟ"

其實天蠍座比較害羞, 所以不要幫他喧嘩慶生;

但千萬不要忘記告訴他,你記得他生日!

 

最近因為廣告教父過世不辦喪禮,不設靈堂,所以又引發另一個話題:

"如果我過世了, 我希望要什麼樣的喪禮?"

 

以前這個題目我是沒有特別的概念的,

所以答案大概會是跟教父說的一樣吧,天蠍座不喜歡麻煩別人跟喧嘩,

所以低調就好,只要能記得我曾經活在大家生命中就好!

 

不過自從爸爸過世,接著一連每年都有不同的身邊親朋過世,

這個問題我就有了不同的想法了!

 

爸爸過世時,媽跟我想簡單大方的舉辦,

但跟父親也熟識的阿德跟我說,

"秘書長(阿德對爸爸的稱呼)是一個喜歡熱鬧而且朋友很多的人,

所以應該要讓他的朋友都能來送他,不要過度低調啦!"

聽這話讓我驚覺,喪禮這件事應該要考慮到的有:

過世的人,最直接衝擊的喪家,還有愛他在乎他的親人跟朋友.

因為尊重過世者的期望跟個性是主要的元素,

但是讓愛他在乎他的人有個集體療癒的機會也是很重要的.

不過多數人在交待自己的喪禮時很少幫活著的人思考到.

 

爸過世前生病時,每次都跟我說,把他的遺體火化丟海裡就好了,

又說他的喪禮要在家門口舉辦.

這些話我都沒聽,因為他在說這些話時,我就已經跟他說,

爸,你死了之後這些事都是我來做,所以我跟媽決定怎麼做就會怎麼做,你現在只要專心照顧身体.

我爸最疼我,也最愛我媽,我相信我後來所做的所有決定跟安排,

他在天上一定都很瞭解也很滿意的.

 

後來,我都會把這個想法跟經驗拿來照顧碰到親人過世的親友,

喪禮,不是過世者一個人的,是所有感情關係人的集體活動. 

newliza2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是星期一,照例開了一整天的會.

剛唸了永春高中的兒子週一沒有補習,

便到公司來找我一起下班回家.

 

晚上八點半多的計乘車上,手機鈴響.

掛斷電話後,兒子問我是誰打來?

我說是家裡東湖路附近因為生意不好,從一樓黃金店面位,搬到較冷僻一點位子二樓的百視達打來的

電話上問我是否知道百視達搬家了?告訴我目前有租片優惠活動推出可以來店裡租片喔!

 

兒子問我:

"媽媽,他不知道週一是我們住宅區很少人租片的時間嗎?週一打來根本沒有效,

只是打來徒然讓妳覺得被騷擾而已嗎?妳根本不會去租片ㄚ!為什麼不週四之後再打呢"

 

我回答兒子:

"我猜打電話的人是打工的店員工讀生吧,他應該只是聽從店長的指令把會員資料上客人的連絡電話打完,

並不會考慮到客人方不方便,也不會想到週一有沒有效吧!"

 

兒子說:

"他們為什麼要浪費手機電話費做沒有效益的事呢?"

是ㄚ!為什麼我16歲的兒子會分析這件事有沒有效,會不會打擾到客人,但店長跟店員不知道呢?

 

我跟兒子說,你看,許多事並不需要高深的學問,只需要願不願意用同理心去思考:

"事情該不該做?要做,要怎麼做會更有效?"

如果我們把事情當做只是個JOB,只是聽命行事,行禮如儀,

就常會跟這個百視達店員一樣,

相反的

如果我們認真看待每件事,用心跟用腦袋

那每個人都可能有很好的成就

 

 

newliza2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