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寫論文時非常不習慣一件事,就是要在文中稱我認識的朋友xx學者,
我其實很不習慣稱人學者,因為學者對我而言要像孔孟這麼厲害,
唸完博士在學校教書的人被稱為學者,跟我的期待差很多.
跟兒子一起翻書時看到書中有幾段關於人才的描述文字,
雖然不能解決我對學者的疑問,但也是有趣的參考
漢代王充以能否著書立說為標準,將當時的人才分為四類:
1.儒生:能說經者
2.通人:博覽古今者
3.文人:能採集傳書以上書奏記者
4.鴻儒:能精思著文連結篇章者
以這個標準,那碩士以上的人應該都能叫鴻儒吧
宋朝秦觀對人才的分類就有趣多了
1.成才:氣識閎而風節勵,問學博而治行純,通當世之務,明道德之歸
2.奇才:經術藝文,吏方將略,有一卓然過人數等,而不能飾小行,矜小廉川自托於閭裏
3.散才:隨群而入,逐隊而趨,既無善最之可記,又無顯過之可繩,攝空取乏,取位而已
4.不才:寡聞見,暗機會,乖物理,昧人情,執百有司之事,無一施而可
以宋朝的標準,多數人只是散才,連當不才都不夠壞.
魏朝李克提供文侯辨析人才的五個要點還不賴:
1.平居時與誰親近
2.富裕時與誰共享
3.達顯時舉用何人
4.困苦時何事不為
5.窮乏時是否茍取
其實他這是幫文侯提供選宰相的標準參考的,
但我想,最後應該要再加上
6.顯達富貴時何事不為
這樣標準可能更高吧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