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擔任領導的工作,自然而然會從很多跟傳承有關的故事去借鏡反思

二月河的康熙跟雍正是我非常喜歡的教材

我常跟同事分享

另一個我也很喜歡的故事

便是五祖傳六祖的思維

 

六祖候選人神秀跟慧能

為何慧能更受五祖弘忍的欽選傳人呢

因為神秀在意形式紀律跟經文本身

而慧能則認為心境清定無處不是佛

 

好幾年前,我曾經跟常聽我論述這些故事的孔先生說

我覺得神秀才是更好的接班人是更好的ceo

當時,我認為神秀更能將佛教在中國快速大規模的發揚光大

交給慧能太消極緩慢了

先生笑而不語

 

我自己回頭再看

 

五祖重制度紀律更甚於本體原始的意義

交給他經營

或許能階段性壯大組織但並不能確保基業常青

但因為人終究是人

這樣的邏輯會讓組織精神變成追求管理而不是追求意義本身

 

而慧能一如當年菩提樹下證道的佛陀

相信人人皆能成佛

因此都致力於傳道而非搞組織

 

其實沒有天生的慧能跟完美ceo

我們的心裡都會住著神秀、也能存在慧能,更會要碰到五祖弘忍當時要找接班人時的思維

 

戒律不是為了馴服或建立制度

而是希望如道德般內化

 

我們要能快樂公關

就要讓同事相信公關、體現公關

而不是追求制度跟sop或管理規則

 

如果同事們所追求的都是公關的境界與體現

那我們或許就能生生不息

如果同事們追求的只是坐到ceo這個位子

那組織發展便有限了

 

下面是維基百科節錄的六祖故事

-----------------------------------------------------------------------------------------------------

惠能父親早亡,家境貧窮以賣柴為生。一次,惠能賣柴回家的路上聽到有人讀誦《金剛經》,便蒙生學習法之念。他去黃梅山拜謁五祖弘忍,由此開始了學佛生涯。

其時弘忍年事已高,急於傳付衣法,遂命弟子作偈以呈,以檢驗他們的修煉水平。神秀上座呈偈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勿】使惹塵埃。」弘忍以為未見本性,未傳衣法。

惠能聽後亦誦一偈,請人代勞題於壁上:「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6]弘忍見後,招惠能登堂入室為其宣講《金剛經》,並傳衣缽,定為傳人。此時六祖,受命南

惠能的禪法以定慧為本。[27]他又認為覺性本有,煩惱本無。直接契證覺性,便是頓悟。他說自心既不攀緣善惡,也不可沉空守寂,即須廣學多聞,識自本心,達諸佛理。因此,他並不以靜坐斂心才算是禪,就是一切時中行住坐臥動作云謂裡,也可體會禪的境界。[28]

惠能又曰「先立無念為宗」,「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29]所謂無念,即雖有見聞覺知,而心常空寂之意。「自心歸依自性,是皈依真佛。自皈依者,除卻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諂曲心、吾我心、誑妄心、輕人心、慢他心、邪見心、貢高心及一切時中不善之行,常自見己過,不說他人好惡,是自皈依。常須下心,普行恭敬,即是見性通達,更無滯礙,是自皈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wliza2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