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邀要幫一本即將上市的新書寫序

書名暫定為"閒聊的藝術"

上個星期瞄了一眼書名時很懷疑這書的內容會不會是常在計乘車上看到的那種教你發財的怪書,

在把內容看完之後,卻讓我急著想問出版社,這書的英文原名是什麼!

" Fine art of small talk"

我還是覺得這書上市時得改個名字不然會賣不出去,不過,我非常同意作者認為:

閒聊也是一門大學問!

多數人都認為做公關工作一定是要能八面玲瓏 長袖善舞,

所以每次我告訴人家我從小就很害羞,別人都覺得我在講冷笑話!

但,這是真的.

因為從小學起我就是個胖子,因此對自己的外貌很自卑,

更害怕與人同桌吃飯,覺得會被注目跟嘲笑.

長期下來,我變得有些孤僻跟冷漠.

進入社會後,特別是走入公關這個需要大量與外部單位接觸溝通的工作,

不管喜不喜歡,

我一定要能夠跟別人交談,

要能夠打破沉默,

要能夠打開話筴子,

要能夠讓人對我有正面印象與記憶,

問題是,要怎麼做?

這本書的寫作邏輯,其實跟作者想傳達的閒聊學問是一致的.

要從內而外,再從外而內!

首先,作者提到,是否要開始跟別人對話其實是由你自己決定的.

你可以先做好準備,再走向你要打破沉默的對象,

如果你覺得沒有準備,你也可以不要開始,但如果你想開始,你就應該做好準備.

因為,通常對方就跟多數人一樣,對於談話是沒有準備的,

其次,如果你能讓一個沒有準備的人一跟你開始對話後就感到自在,

通常,對方就會給你很好的印象評價並打開建立友誼的機會.

在創造了這樣的好評價跟好機會之後,如果對方又能在你有準備的內容中展開愉悅的對話,

不覺得是在跟你做一段無聊的社交辭令,

這時,作者說:

美好的事物,便會降臨到積極準備與爭取的人身上.

在這本書中,作者給了很多可以打破沉默的話題讓讀者練著使用,

甚至建議讀者可以印成小抄帶在身上練習,

不過我想這樣還是麻煩跟緊張了點,

我可以做兩個小小的歸納性建議,

第一,熟用SMCRE,雖然這只是傳播基本理論,但對於溝通真的很好用,它告訴我們,

對話總是會有Sender訊息發送者--這就是我或我代表的單位,而對方就是Receiver訊息接收者.

而我們對於要打開沉默的對話,通常會有個想達成的Effect效果或結果.

對於這個對話溝通的結果,總要有個Message訊息內容也就是談話內容來傳遞,不過,什麼是好的訊息內容呢?

能讓對方有感覺而不只是自己想說的的才是好的訊息.所以我們在溝通前就一定要做好對訊息接收者的研究.

另外,訊息在不同的Channel管道會有不同的效果,所以如果是面對面跟在網路交談就會有不同的環境因素要列入準備考慮工作中.

第二,Considerate,所有專家學者都會告訴你成功的溝通一定要能傾聽,但通常我們都會忘記或不在意,我發現原因在於我們都太在意自己而不夠關心與體貼別人,如果能在做任何的溝通準備時,都把對於對方的關心與體貼放進準備的思考中,我相信你不僅能贏得好感,更能得到友誼.

舉個實務應用的案例,

許多新手主管或新手發言人常常會碰到要接受不認識的媒體記者的第一次採訪,

甚至是去參加記者會面對許多不認識的記者.

發言人都希望能贏得記者對自己及對公司的好評價,但通常他們會不知道要怎麼做到.

特別是大型組織或企業的資訊是很公開的,所以發言人都會覺得自己像是待宰的羔羊,

在屠宰場被眾人品頭論足,自己卻很無助.

其實,採訪記者不見得就一定做好萬全的準備,特別是心理準備,記者也可能比發言人還緊張.

在開始採訪前,除了針對記者想採訪的主題做好準備之外,

如果發言人能把這位記者所屬的媒體做一點研究,也盡量先打聽出這位記者的學經歷,

再把這位記者最近寫過的報導,特別是關於你和你的同業的報導,好好仔細閱讀一下.

相信這樣的前置準備會讓你開始覺得好像跟對方已經認識般熟悉,

而將這些額外準備的素材做為跟對方打開沉默的開場話題,

通常會讓對方很快自在(如果你們剛好是同鄉或校友)與驚喜,

相信這樣量身訂做的準備過程,一定會讓你們彼此有一次愉快的訪談.

但是,道理跟故事聽再多,你也不會就突然變成溝通高手的,

最重要的還是多多練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wliza2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