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四川地震,在搶救的新聞中,總會有許多讓人鼻酸的生命故事出現.

這樣的故事在九二一地震時也不曾少過.

那一年因為策劃執行了上面這一個災後重建工作,有機會在整個災區每一個鄉鎮進出了三趟,因而比起一般人更難讓所有的畫面在記憶中淡去,對生命無常這件事也有了不同感受.

今天我想談的是,在危難的一刻,關於生死的抉擇.

在天崩地裂那一刻,有老師選擇犧牲自己護住學生,有媽媽選擇以身護子,延續強褓中的生命,有老公決定要護住摯愛的老妻..........

你呢?如果有這麼一個做決定的瞬間,你的決定會是什麼?

其實我想這個問題不下千百次了!

如果是白天,在公司,我一定會決定保護我的同事,在工作中,我會決定保護我的客戶.

如果是夜晚,在家裡,我一定會護住牛牛跟發哥.

我確信,我跟新聞中的所有犧牲者一樣,會犧牲自己來保護別人.

但是在理性上,我覺得這不是最好的選擇.

強褓中的嬰兒跟正當青壯年的父母比起來,究竟應該讓誰活下來比較好?

太多的理性分析後,總是覺得,應該留下的是更有勇氣去面對人生的人,更有價值與能力去奉獻社會的人..

我不知道這些選擇犧牲的人是什麼樣的原因,但我一直在想自己的原因又是什麼?

有朋友對我說過,他認為我是一個"為了他人而努力生活的人"

他認為在我的生命中沒有我的存在,我是因為別人而存在.

朋友的這番話絕不是肯定,更不是讚美,

但我認為他看透我卻不瞭解我.

我認為人生就是要有價值所以才值得延續,我對於別人能有正面價值,所以才有存在的意義.

如果只是為了活著,卻找不出任何生命意義的人,我不知道為什麼這樣的人應該要延續生命.

我應該是個悲觀論者吧?!

我常想,如果我是邵曉玲,我應該會希望胡志強不要搶救我,如果我是王曉明,我會希望王媽媽不要再延續我沒有意義的生命了,我不希望自己的存在只是帶來別人的苦難.

婆婆走的那年,她只有53歲,雖然我為她生命的短暫感到難過,但某種程度上,我為她辛苦多快樂少的人生得以解脫也感到慶幸,婆婆是少數胃癌患者卻活不過半年的人,某種程度上跟她求生意志不強也有些關係.我很高興在她生命中的最後幾年,我是對她最好的幾個人之一.

爸爸走的時候其實只有不到65歲,這兩年我常會問自己,我是不是不夠盡力去延續他的生命?剛開始我替爸爸帥氣的一生感到羨慕,所以再辛苦的延續幾年是否會讓爸爸變得不瀟灑?但爸走後,每每碰到麻煩與挫折時,想到以前有不少事總能讓老爸幫我想辦法,就覺得自責,沒錯,我對延續爸的生命不夠努力,因為他對身邊許多人其實是有繼續存在的意義與價值的,而我不夠努力.

但是面對切管搶救這樣的痛苦,不是所有的當事人與家人能夠承受的,我跟媽媽還有弟弟討論過,我們不想讓爸爸這麼痛苦,即便爸爸火化前,我們也決定不要讓他躺進冰櫃中.

我的修為還是不夠,我不夠勇敢,不夠能笑看人生,這點我比起我娘差了很多.

但如果生命可以做交換選擇,我願意拿出自己的生命跟爸爸交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wliza2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